常用益肾方剂

5次阅读

1、赞育丹(《景岳全书》):熟地 15 克、白术 10 克、当归 8 克、枸杞 10 克、杜仲 10 克、仙茅 8 克、巴戟天 10 克、山茱蓖 8 克、仙灵脾 6 克、肉苁蓉 12 克、韭菜子 6 克、附子 3 克、肉桂 3 克。水煎,分 2 次服。具有温肾壮阳之功。对阳痿、性欲淡漠、不育等有较好疗效。


2、延龄固本丹(《万病回春》):菟丝子(酒制)、肉苁蓉(酒洗)各 120 克,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熟地黄(酒制)、山药、牛膝(酒洗)、杜仲(姜汁炒)、巴戟(酒浸去心)、枸杞子、I 山茱萸(酒蒸去核)、白茯苓、五味丁、人参、术香、柏予仁各 60 克,覆盆子、车前子、地骨皮各 50 克,石菖蒲、远志、甘草(水浸姜汁炒)、川椒、泽泻各 30 克。妇女应加当归、赤石脂各 30 克。共研细末,酒煮稀面糊和丸,如梧子大,空腹温酒送服 80 丸。具有温肾壮阳、添精补髓、益气养血等功效。可治诸虚百损、中年阳事不举等虚损病症。


3、延寿丹(《丹溪心法》):天门冬、远志、山药、巴戟天各 90 克,柏子仁、泽泻、熟地(炒去汗)、生地、枸杞、茯苓、覆盆子、赤石脂、车前子各 60 克,杜仲(炒)、菟丝子(酒浸)、牛膝(酒浸)、肉苁蓉(酒洗)各 120 克,当归(酒洗)、地骨皮、人参、五味子各 30 克。共为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 70 丸。具有滋肾阴、补肾阳之功效。可防治肾虚体弱、腰膝酸软、阳痿尿频、头晕乏力等病症。


4、二精丸《圣济总录》:黄精(去皮)、枸杞子各 1O0 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 30~50 丸,空腹温酒下。具有滋补肾阴之功效。如《圣济总录》云:“常服助气固精,补填丹田,活血驻颜,长生不老”。


5、五子丸(《世医得致方》):菟丝子(酒蒸)、炒韭子、益智仁、炒茴香子、炒蛇床子各等份。共研细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 50~70 丸,糯米或盐汤送下。具有温肾壮阳之功。


6、斑龙丸(《医学正传》):白茯苓、破故纸各 120 克,鹿角胺、鹿角霜、菟丝子、柏子仁、熟地黄各 240 克。共为细末,酒糊和丸,或以鹿角胶入好酒烊化和丸,如梧子大,每服 50 丸,姜盐汤送下。有益骨气、滋肾阴之功效。可治疗真阴虚损,老人虚人常服,有延年益寿之功。


7、二黄丸(《寿亲养老新书》):干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人参各等份。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日服 1~2 次,每服 30~50 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有滋阴补肾添精之功效。


8、补精膏(《重订瑞竹堂经验方》):牛囊、炒胡桃内、杏仁泥各 120 克,山药 250 克。将胡桃肉、杏仁泥、山药同捣成膏,入炼熟蜜 500 克,与炼牛髓和匀入砂锅煮沸至熟,盛瓶备用。每服 l 匙,空腹服下。具有滋肾补精之功效。


9、益肾固精丸(《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大熟地 240 克,山茱萸肉、淮山药、牡丹皮、云茯苓、线胶各 120 克,龙骨生研水飞 10 克,莲须 30 克,芡实 60 克。用牡蛎熟粉炒线胶成珠后,去牡蛎,磨粉。再同各药共研细面,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日早晚各服 12 克。有益肾固精之功效。


10、聚精丸(《证治准绳》):黄鱼鳔胶 500 克,沙苑蒺藜 240 克。先将鱼鳔胶蒸软,切成小块,用蛤粉炒成珠,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 80 丸,空腹温酒或白开水送下。本方有聚精固泄之功,《本草逢原》称该方为“固精要药”。


11、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炒沙苑蒺藜、蒸芡实、莲须各 60 克,酥炙龙骨、牡蛎各 30 克。将牡蛎用盐水煮 1 昼夜,煅粉。共为细末,莲子粉为丸,每服 9 克,1 日 2 次,淡盐汤送下。奉方具有固肾涩精之功效。


12、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枸杞子、菟丝子各 240 克,覆盆子 120 克,醋蒸五味子 30 克,车前子 60 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 9 克,1 日 2 次,白开水或淡盐汤送下,冬月酒送下。具有添阴补肾、固精止遗之功效。


13、六子丸(《杂病源流犀蚀》):菟丝子、蛇床子、覆盆子,沙苑蒺藜、韭子、五味于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