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吴茱萸暖肝,尚可温胃;黄连清心、清肝,尚可清胃。黄连苦寒清胃,人人熟知,而吴茱萸温中,多被医者所忽视。《汤液本草》吴茱萸条下有:“《珍》云:温中下气,温胃。”《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吴茱萸条下:“(时珍曰)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其所治之症,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二药相伍,辛开苦降,温中下气,苦燥寒清,可直接治疗湿热中阻之吞酸、嗳气、脘痞、嘈杂诸病症。
谈到辛开苦降,我们通常会想到干姜配黄连,会想到半夏泻心汤等。笔者治疗湿热中阻之心下痞证,多取用半夏泻心汤方。如伴反酸,哪怕患者描述偶发、症轻,也多加用吴茱萸,疗效较好。
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左金丸的组成。
首先说一下黄连这味药。要说起喝中药的滋味,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肯定会说中药太苦了。
虽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是苦的,但是苦味的中药确实是让人印象深刻。
苦味的药都有一个特性,就是苦寒清热,那么黄连也不例外,甚至还是苦寒药的杰出代表。
黄连,颜色是黄色的,而且根上长满疙瘩,宛若串连在一起的珠子,所以叫做黄连。
如《唐本草》就说,江东黄连节如连珠。黄连素来以苦著称,俗话说,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言,可见黄连味道之苦。
根据中医理论,苦味入心,苦能清热,所以黄连能够入心清火,可以治疗心火亢盛之失眠。
黄连之苦,不但能够清热,还能够燥湿,胃中有湿热,会阻碍中焦气机升降而造成痞满,黄连清热燥湿,可以清胃热除痞。
黄连味苦,苦能清火,胃火炽盛则能耗伤津液导致消渴,黄连清热保津,能治消渴。
左金丸为清降肝火之剂,却选用了擅入心经的黄连为君药,此乃“实则泻其子之法”的具体体现。
黄连清泻肝火,使肝火得清,自不横逆犯胃;而黄连又善清泻胃热,胃火降则其气自和。
如《本草纲目》中所说,“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
有黄连这味苦寒清热的药,肝火、胃火导致的嘈杂吞酸、呕吐口苦很快就能消失。
但是黄连性味苦寒,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该怎么办呢?
此时性温热的吴茱萸就能派上用场了。吴茱萸这味药很神奇,本身是黄、黑、青三种颜色的混合。青色可以入肝、黄色可以入脾,黑色可以入肾。
又因为吴茱萸味道辛辣,辛能走气,令经脉中的寒凝之气通行而起到止痛效果。
故而,吴茱萸色青能温肝散寒,治疗肝经寒凝、寒疝腹痛、痛经。
色黄入脾胃,能温中止呕、还有苦味,苦能降气,所以还可以降逆止呕。
色黑入肾,能够温肾止泻,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局方发挥》一书中提到了黄连与吴茱萸的配伍:“予尝治吞酸用黄连、吴茱萸制炒,随时令迭为佐使,苍术、茯苓为主病,汤浸炊饼为小丸,吞之。仍教以粗食蔬菜自养,则病易安。”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读知以下两点:一是朱丹溪用黄连、吴茱萸治疗吞酸是没有固定剂量比例的,应当随时令而灵活配比。正如《丹溪心法》所载:“冬月倍茱萸,夏月倍黄连。”二是朱丹溪用黄连、吴茱萸治疗吞酸是需要随证加用他药的。
也就是说,《丹溪心法》中所载的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的剂量比,仅仅是示例而已,临证可灵活酌用。
在《丹溪心法·痞》中即有:“吴茱萸三两(汤浸煮少时),黄连八两。粥糊为丸,每服五七十丸,白术陈皮汤下。”两药剂量比即非 6:1。
治肝火为何用吴茱萸
吴茱萸辛、苦、热,通常用于治疗肝寒证。左金丸治肝火,为什么要用吴茱萸?
通常认为,左金丸中吴茱萸用作反佐。如《医方集解》:“吴茱辛热,能入厥阴,行气解郁,又能引热下行,故以为反佐,一寒一热,寒者正治,热者从治,故能相济以立功也。”
此类论述说理顺畅,但仔细想来,似也有疑问:
行气解郁,左金丸证有气郁吗?吴茱萸辛热,果真能“引热下行”吗?
其实,基于左金丸治肝火,吴茱萸在方中作用大致有二:一是李时珍所说的“引导”。吴茱萸入足厥阴肝经,黄连配有吴茱萸之引导,使泻火之力作用于肝。二是《医方集解》所说的“从治”。治热以寒,大剂黄连苦寒正治,小剂吴茱萸辛热从治。正如《丹溪心法·火》中所指出的:“凡火盛者,不可骤用凉药,必兼温散。”吴茱萸为“温散”者。
一方中寒热并用,自《伤寒论》泻心类方开其先河,后世医家代有发挥。不仅用于治疗证有寒热错杂者,也有单取用其气或味来配伍治疗单一寒证或单一热证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中对这一组方方法有如下一段论述可供参考。
“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变通丸,用黄连、茱萸;姜黄散,用黄连、生姜。
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伏暑,用酒煮黄连。治下血,用黄连、大蒜。治肝火,用黄连、茱萸。治口疮,用黄连、细辛。
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
有必要提一下吴茱萸的“引热下行”。《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是这样记述的:“又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
这里的引热下行,当指这一治法而言,而并非吴茱萸口服即有引热下行之效。
吴茱萸在此有四大妙用:
1. 吴茱萸可以疏肝解郁,使肝气调达,郁结得开,肝火不得继续化热;
2. 吴茱萸性辛热,可以反佐黄连,避免了黄连苦寒直泻损伤脾胃阳气;
3. 吴茱萸味厚下气,可以借助气往下的气降逆胃气,胃气降逆呕恶自止;
4. 吴茱萸入肝经,可以当做引经药,引领黄连入肝经,清肝火。
黄连和吴茱萸两味药,寒热相合,升降有序,肝胃同治,泻火而不至凉遏,降逆而不碍火郁,相反相成,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则诸症自愈。
左金丸不仅可用来治疗以胁肋胀痛、呕吐口苦、嘈杂吞酸等为表现的肝火犯胃证,
现代研究,左金丸还可用于急慢性胃炎、食道炎、胃溃疡等证属肝火犯胃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