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100首方剂.doc

44次阅读

中药方子 1、一贯煎(《柳洲医话》)药物:沙参 12g 麦冬 9g 生地 15g 枸杞子 9g 川楝子 9g 当归 15g 白芍 9g 制首乌 15g 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制半夏 150 克、橘红 150 克、白茯苓 90 克、炙 甘草 45 克为粗末,每服 12 克,加生姜 7 片、乌梅 1 枚,水煎服现多改为 汤剂:半夏 9 克、橘红 9 克、茯苓 6 克、炙甘草 3 克 3、二妙丸(《丹溪心法》)药物:本方由黄柏、苍术 2 味中药组成,具 有清热 燥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腿膝 疼痛、脚气 肿痛、湿疮以及带下、淋痛等病 症 4、二至丸(《证治准绳》)药物:女贞子 12g,旱莲草 12g 5、二仙汤 (经验方) 药物:仙茅 9 克、仙灵脾 9 克、巴戟天 9 克、当归 9 克、黄柏 6 克、知母 6 克 6、八珍汤(《正体类要》)药物:当归 (酒拌)10g、川芎 5g、白芍药 8g、熟地 黄 (酒拌)15g、人参 3g、白术 (炒) 10g、茯苓 8g、炙 甘草 5g 7、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车前子 10 克,瞿麦 10 克,扁蓄 10 克,滑石 30 克,栀子 10 克,炙甘草 6 克,木通 9 克,大黄 9 克。

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药物:人参 9 克 白术 9 克 茯苓 12 克 炙甘 草 3 克 熟地 15 克 当归 12 克 白芍 12 克 川芎 3 克 肉桂 3 克 黄芪 12 克 9、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人参、白术、陈皮、当归、白芍、远 志、肉 桂各 10 克,熟地、茯苓、黄芪各 15 克、川芎、五味 子、甘草各 6 克,生姜 3 片,大枣 3 枚 10、三妙丸(《医学正传》)药物:苍术(炒)600g 黄柏(炒)400g 牛 膝 200g 11、大补阴丸(《丹溪心法》)药物: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 120 克 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各 180 克 12、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药物:大黄四两(12 克)牡丹皮一两 (3 克) 桃仁五 十个(9 克)冬瓜子半升(30 克)芒硝三合(9 克)13、大柴胡汤(《金匮要略》)药物:柴胡半斤(25 克)黄芩三两(9 克)芍药 三两(9 克)半夏半升洗(9 克)生 姜五两切 (15 克) 枳实四枚炙(9 克)大枣 十二枚擘(4 枚)大黄二两(6 克)。

14、大承气汤(《伤寒论》药物:大黄四两酒洗(12 克)厚朴半斤炙,去皮(15 克)枳实五枚炙(12 克)芒硝 三合(9 克)15、小柴胡汤(《伤寒论》)药物:柴胡 9 克、黄芩 9 克、制半夏 6 克、炙甘草 3 克、生姜 3 片、大枣 3 枚、党参 6 克 16、五神汤(《外科真诠》)药物:茯苓 15g 银花 45g 牛膝 9g 车前子 15g 紫花 地丁 15g17、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药物:金银花三钱(20 克)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 丁 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各 10 克)18、五苓散(《伤寒论》)药物:猪苓十八铢 (9g),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15g) 白术十八铢 (9g) 茯苓十八铢 (9g) 桂枝 半两 (6g),去皮 19、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药物: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和 车前 子 20、五仁丸(《世医得效方》)药物:桃仁 杏仁麸炒,去皮尖各一两(各 30 克)松子仁一钱二分半(5 克)柏子仁 半两(5 克)郁 李仁一钱(3 克)陈皮另 研末四两 (120 克) 21、六一散(《伤寒标本》)药物:滑石 180 克,甘草 30 克。

22、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陈皮一钱(3 克)半夏一钱五分 (4.5 克) 茯苓 一钱(3 克)甘草一钱(3 克)人参一钱(3 克)白术一钱五分(4.5 克)23、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药物:熟地黄 240g,山萸肉 240g,干山药 240g,泽泻 90g,茯苓 90g(去皮),牡丹 皮 90g 24、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药物:牛蒡子 10 克 薄荷 10 克 荆芥 12 克 连翘 12 克 山 栀子 10 克 丹皮 10 克 石斛 10 克 元参 15 克 夏枯草 10 克 2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药物:半夏一升(9 克)厚朴三两(9 克)茯苓四 两(12 克)生姜五两(15 克)干 苏叶二两(6 克)26、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药物:甘草三两(9 克)小麦一升(30 克)大枣十 枚(10 枚)27、平胃散(《医方类聚》引《简要济众方》)药物:苍术 4 两(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 色 ),厚 朴 3 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 香熟 ),陈橘皮 2 两(洗令净,焙干 ),甘草 1 两(炙黄 )。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