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提醒:忽冷忽热天气,吃降压药的你要小心这些隐藏 “陷阱”!

13次阅读

最近天气说变就变,早上穿羽绒,下午短袖也不嫌热。忽冷忽热的日子里,钟南山院士提醒:这种气候变化,对血压波动影响很大。尤其是那些已经在吃降压药的朋友,身体本身就不那么“稳定”,更容易在这种天气下出问题。

钟南山提醒:忽冷忽热天气,吃降压药的你要小心这些隐藏 “陷阱”!插图

很多人以为,只要按时吃药,血压就能稳得住。可实际情况远没有那么简单。药不是万能的,它的效果受很多因素干扰。而天气,尤其是这种温差大的天,恰好就是个大干扰项。说白了,药吃得再规范,外部环境不配合,血压照样可能上蹿下跳。

更麻烦的是,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吃降压药这件事,其实藏着不少“陷阱”。尤其在换季、降温、湿热交替的时候,有些问题一旦踩到了,后果可能不只是头晕那么简单。

气温剧烈波动下,血管更“敏感”

钟南山提醒:忽冷忽热天气,吃降压药的你要小心这些隐藏 “陷阱”!插图1

人在冷的时候,血管会收缩,这是身体的自我保护反应。可血管一收,血压自然就会升。

这就好比水管突然变细,水流压力瞬间变大。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弹性本来就不太好,温度一降,血管就容易紧绷。吃再多降压药,也压不住这种“物理反应”。

而气温升高时,血管又会扩张,血压可能突然下降。如果这时候还照常服用原来的剂量,血压反而可能掉得太低,引起头晕、虚弱,甚至摔倒。

钟南山提醒:忽冷忽热天气,吃降压药的你要小心这些隐藏 “陷阱”!插图2

气温的变化对血压的影响,是药物难以完全控制的 。这也是为什么医生老提醒,换季时血压要多测几次,不是多此一举,而是为了及时调整药量。

药效起伏并非恒定,早晚都有差

降压药不是一吃下去就马上见效的,它有个“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这就像坐公交,车到了才上得去,反应总有点滞后。

而气温波动又往往发生在清晨和黄昏,这两个时间段本身就是血压最不稳定的时候。 早晨醒来,交感神经兴奋,血压本来就容易升高 。这时候如果药的效力还没上来,血压很可能会冲得太猛。

钟南山提醒:忽冷忽热天气,吃降压药的你要小心这些隐藏 “陷阱”!插图3

到了晚上,气温下降,加上一天的疲惫,身体进入相对放松状态,如果药效又太强,血压反而会“滑坡”。药效和气温变化之间,有时会“打架”,结果就是血压忽高忽低,像坐过山车。

忽视饮食变化,药效可能打折扣

天气一冷,很多人饮食习惯也跟着变,汤汤水水、咸鲜重口的东西吃得多了。这些食物里盐分偏高,钠摄入过量会直接让降压药“失效”。

尤其是火锅、腊味、酱菜这些,吃起来过瘾,但对高血压来说简直是“炸弹”。 钠多了会让血管收缩,水分潴留,血压就跟着往上冲

钟南山提醒:忽冷忽热天气,吃降压药的你要小心这些隐藏 “陷阱”!插图4

有些人明明吃了药,血压却还是偏高,其实就是“嘴”出了问题。医生常说,控盐比吃药还重要,不是吓唬人,是很多年总结下来的经验。

睡眠紊乱也会“撕裂”药效

天一冷,不少人晚上睡不好,不是被冻醒就是翻来覆去。睡眠一乱,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也会跟着紊乱,尤其是肾上腺素、皮质醇这些激素,它们都会影响血压。

睡不好的人,早晨血压往往更高 ,这时候即使吃了药,效果也差强人意。长期睡眠不足,还会让神经系统处于高压状态,等于每天都在“点燃”血压。

钟南山提醒:忽冷忽热天气,吃降压药的你要小心这些隐藏 “陷阱”!插图5

而且降压药本身有些也会影响睡眠,比如让人夜里多尿、心悸,结果就是越吃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血压越高,成了恶性循环。

情绪波动是“隐形炸弹”

冷暖交替、阴晴不定的天气,也会让人情绪变得莫名其妙。烦躁、焦虑、低落,这些情绪变化其实都是血压的“推手”。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被激活,心率加快,血压飙升 。有些人明明按时吃药了,测血压却还是高得吓人,往往就是因为情绪没稳住。

钟南山提醒:忽冷忽热天气,吃降压药的你要小心这些隐藏 “陷阱”!插图6

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以为只是累、只是烦,结果却是血压在背后悄悄“爆雷”。

降压药种类繁多,个体反应差异大

市面上的降压药种类多得数不过来,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药,反应差得也很远。 有的人吃某种药,血压稳得像钟表;另一些人吃同一款药,却一点效果都没有

这不是药的问题,而是个体差异。有些人代谢快,药效一过就反弹;有些人对药物敏感,轻微过量就低压得头晕眼花。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