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中药与不同的搭档配合使用,可以发挥出更显著的养生调理作用。这几种常见中药的“黄金搭档”,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一起来了解下吧。
陈皮
理气和中
生活中可选择一些中药来代替茶叶,例如陈皮,能够起到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等作用。
陈皮 + 荷叶
肥胖多痰人群可取陈皮 3 克、荷叶 3 克(洗净碾碎)大火煮沸,再加盖焖 5~10 分钟饮用。
二者搭配可增强脾胃运化痰湿的能力。
陈皮 + 枸杞
取陈皮 3 克、枸杞 12 粒浸泡 1 分钟,洗净捞出放入壶中,倒入沸水焖泡 5 分钟饮用,酌加蜂蜜或冰糖调味。
健脾、补肝肾、止寒咳。
陈皮 + 胎菊
将陈皮 5 克、胎菊 3~4 朵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至七八分满,加盖焖泡 3~5 分钟趁热饮用。
燥湿健脾、清肝明目,改善咳嗽痰多、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头晕眼花等症。
陈皮 + 山楂
取陈皮 2 克、山楂干 5 克洗净,一同冲泡饮用。
消食润肠、理气健脾,改善腹胀嗳气、消化不良、大便不畅或黏滞等症。
当归
补血能手
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等作用。用药部位上,当归身补血,当归尾活血。使用剂量上,小剂量补血,大剂量活血。
当归 + 黄芪
取当归身 3~9 克、黄芪 20 克、党参 30 克、甘草 3 克、鸡肉 250 克、生姜 3 片煲汤食用。
当归身补血,黄芪补气,二者合用益气生血,适用于血虚或气血两亏证,改善出血所致头晕乏力、气短懒言等症。
当归 + 生姜 + 羊肉
取当归 20 克、生姜 30 克、羊肉 250 克、大枣 5 枚煲汤食用。
适合素体畏寒肢冷,以及月经量少、经期畏寒腹痛等病症。
当归 + 甘草
当归 10 克 (切成小片)、甘草 3 克、大枣 2 枚洗净,打入一个鸡蛋拌匀,隔水蒸炖 1 小时即可食用。
养血安神、宁心定悸,适合改善心气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病症。
金银花
清热解毒
天气变化无常,人们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风热感冒的症状。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
金银花 + 薄荷
取金银花 30 克、鲜芦根 60 克洗净,加水 500 毫升煮 15 分钟,再下薄荷 10 克煮 3 分钟,滤渣取汁加适量白糖温服。
清热凉血解毒、生津止渴。
金银花+连翘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小肠经,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金银花和连翘都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搭配使用能有效对抗风热之邪。
金银花常用量为 15-30 克,连翘 12-15 克,二者配伍使用,能增强清热解毒的力量,对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很多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中都含有金银花和连翘这两味药。
金银花 + 山楂
取金银花 6 克、山楂片 50 克,用文火炒 5~6 分钟,加适量白糖用武火炒成糖饯。需要时,可取出适量开水冲服。
清热、散瘀、消食。
金银花 + 白萝卜
将白萝卜 100 克去皮洗净切块,与金银花 10 克、蜂蜜 80 克拌匀,放置碗内,隔水蒸熟,每日一剂,分 3 次服用。
疏风润肺、化痰止咳。
金银藤 + 猪肉
将金银花藤 30 克择净包布,猪肉 150 克洗净切块,一同入锅,加适量清水煮沸后纳入调味品即可,每日一剂。
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甘草
缓急止痛
甘草能够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有“国老”之称,也有不少养生搭配。
甘草 + 绿豆
将生甘草 15 克、绿豆 60 克研成粗末,放入热水瓶中,倒入适量沸水,加盖焖 20~30 分钟,代茶饮用。
清热、解毒、利湿。
甘草 + 桔梗
取生甘草 3 克、桔梗 6 克、少许砂糖,水煎 20 分钟,滤汁后加水再煎,将两次药汁混合,频频饮用。
清热解毒、利咽止咳,有助减轻急、慢性支气管炎症状。
甘草 + 白芍
取甘草 15 克、白芍 30 克洗净,加水煎煮服用,每天一剂。
适用于胸胁疼痛、肌肉痉挛等病症。
枸杞
滋补肝肾之阴
枸杞 + 菊花
在这个电子产品普及的时代,人们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容易出现干涩、疲劳、视物模糊等问题。枸杞和菊花这对搭档就是护眼明目的不二之选。
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热,具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
枸杞重在滋补肝肾之阴,菊花则善于清肝热、散肝火。枸杞用量通常为 6 -10 克,菊花为 3 - 6 克,二者搭配,一补一清,既能滋养肝肾之阴,又能清肝明目,对于肝肾阴虚、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酸枣仁
宁心安神
酸枣仁+桂圆
酸枣仁性平不偏,味酸、甘,入肝、胆、心经,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的功效。
桂圆味甘,性温,入心、脾经,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酸枣仁与桂圆二者搭配,在养心安神方面能形成协同作用,增强助眠的作用。失眠者不能错过,尤其是睡眠太浅和很久都无法入眠的朋友。
薏苡仁
健脾利湿
薏米+赤小豆
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肺、肾经,可以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对水肿和风湿痹痛等病症疗效甚佳。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能利水除湿,是祛湿之药膳佳品。
用薏米 30 克、赤小豆 20 克、粳米 50 克一起熬粥,能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尤其适合乍暖还寒之时食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食疗是用稍扁的赤小豆,不是圆滚滚的红豆。脾胃虚寒体质不宜直接用生薏米,可在煮之前用小火将薏米炒到金黄色,减弱寒性,之后再煮能避免对脾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