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使用全攻略:常见药材的功效、禁忌与注意事项

7次阅读

很多人家里都有一个药箱,里面不是放着感冒药、止痛药,就是常见的中药。可说起中药名字,能认识的却不多。更别说功效、适应症、搭配禁忌这些了。

有不少人看着药材名熟,却不知道怎么用。有人吃对了,身体慢慢好起来;也有人乱吃一通,反而加重病情。中药是药,不是保健品。认清楚、用明白,才是对身体负责。

今天带大家系统梳理一下最常见的中药材。不讲玄虚、不谈神秘,只说准确、实用的内容。这篇文章能帮你看懂药柜,动用中药时心里不再没谱。

中药使用全攻略:常见药材的功效、禁忌与注意事项插图

很多人以为中药就得煎,实际上方法多样。不同药材适合的使用方式也不一样。泡水、煲汤、入丸、做膏,方式用错,效果会打折。所以我们先说最关键的问题:怎么用?

中药使用方式要看性味归经。比如西洋参偏寒,体寒、胃寒的人就不适合空腹吃。黄芪补气,但上火时吃反而可能“补火”。陈皮理气,但久放变黑易生霉,吃了反伤脾胃。

很多人觉得中药“安全”,但实际上中药不等于无毒。比如附子、马钱子、乌头,毒性不低,稍不注意就可能中毒。即便是常用药,剂量和搭配也不能乱来。

下面这些是家庭中最常见的 115 种药材,我们挑出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类,重点讲清楚功效、适应症和禁忌。知道该吃什么,也要知道什么时候不该吃。

中药使用全攻略:常见药材的功效、禁忌与注意事项插图1

黄芪:补气第一药

黄芪最常见,几乎所有补气类中成药里都有它。能提升免疫力、改善出汗、增强体力。适合体弱、容易疲劳、伤口不愈合的人。

但黄芪不适合感冒发热时使用。因为它能“固表”,会让外邪困在体内,反而拖延病程。

泡水、煲汤都可以,但 脾胃虚弱的人一次不要用太多,否则容易腹胀。

黄精:补而不燥的“仙药”

很多人把黄精当成“中药界的燕窝”,滋补但不上火,适合长期体虚、阴虚体质的人。睡眠差、口干、腰膝酸软的人可以少量使用。

中药使用全攻略:常见药材的功效、禁忌与注意事项插图2

但黄精 偏腻滞,脾虚湿盛的人不建议大量使用。尤其是舌苔厚腻、有口气的人,吃多了反而容易腹泻。

陈皮:理气化痰的好帮手

调理脾胃、消除胀气,很多人泡水、煮粥都会加一点陈皮。尤其适合饭后腹胀、嗳气、食欲差的人。

但注意一点,市面上的“陈皮”很多是假冒或者未足年。真正的陈皮要陈放 3 年以上,颜色棕红、气味清香才好。新皮药性未足,用了反而刺激胃肠。

西洋参:滋阴生津不伤胃

西洋参偏凉,适合阴虚体质、有虚火的人,比如 口干、舌红、心烦、夜间盗汗。

它不同于人参那种大补气血,不容易引起上火。但体质寒凉、腹泻、手脚冰冷的人要慎用。

中药使用全攻略:常见药材的功效、禁忌与注意事项插图3

泡水或含片都是不错的方式,但不建议空腹使用,容易胃部不适。

党参:平和补气好替代

很多人怕人参太补,党参是更温和的替代品。比黄芪更不容易上火,适合中老年人、康复期病人、体质虚弱者使用。

但党参也不能乱配,比如和藿香正气丸同时服用,可能会引起胃胀。

当归:补血活血的“药王”

女性月经不调、手脚冰凉、气色差的人,常被推荐当归。它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但孕妇、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尤其是有子宫肌瘤、月经过多的人,不建议自行长期服用。

中药使用全攻略:常见药材的功效、禁忌与注意事项插图4

甘草:调和诸药,也能护胃止咳

甘草被称为“百药之长”,几乎所有中药方里都会加一点。它能 缓和药性、护胃、止咳、解毒。

但也因为它太常见,很多人忽略了它的副作用。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可能引起水肿、高血压、低钾血症。

枸杞:养肝明目不是万能

枸杞泡水是国民级养生标配。它确实有护肝、抗氧化、改善视力疲劳的作用。适合长期用眼、熬夜的人群。

但枸杞偏温热,如果上火、便秘、咽痛时使用,反而加重症状。糖尿病人也应控制摄入量。

中药使用全攻略:常见药材的功效、禁忌与注意事项插图5

三七:活血化瘀、止血双向调节

跌打损伤、淤血疼痛、血脂异常的人,很多中成药中都有三七。它能改善微循环、调节血脂、止血不凝血。

但三七不适合正在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的人群。同时,孕妇也应避免使用。

决明子:清肝明目、通便

眼干眼涩、视力模糊、便秘的人常用决明子泡水。它有一定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但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

因为决明子偏寒,容易损伤阳气,导致腹泻、胃寒等问题。尤其是老年人、脾胃虚弱者慎用。

中药使用全攻略:常见药材的功效、禁忌与注意事项插图6

乌梅:收敛止泻、缓解咳嗽

乌梅可以生津止渴、收敛止泻,还能缓解咳嗽。古方“乌梅丸”就是以它为主。适合慢性腹泻、虚汗、口干的人。

但胃酸过多、胃溃疡的人不适合食用。乌梅偏酸,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不适。

中药虽好,不可盲目使用

很多人对中药有误解,觉得比西药“温和”,随便吃点没关系。实际上,中药也讲究“辨证论治”,不是每个人都能用一样的方子。

中药使用全攻略:常见药材的功效、禁忌与注意事项插图7

比如体质偏寒的女性,不适合长期服用寒凉药材;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代谢慢,更不能乱吃补品。

中药搭配不当,反而可能“药物相伪”,产生毒副作用。尤其是和现代药物联用时,更要咨询医生。

这些细节别忽视

1. 中药泡水也讲剂量。不是越多越好,有些药材泡浓了反而刺激胃肠。

2. 药材存放要通风干燥。如陈皮、枸杞一旦受潮,极易霉变,食用后可能诱发肝损伤。

3. 别迷信“药食同源”。不是所有“能吃”的中药都能日常当食品吃,关键看量和人群适应性。

中药使用全攻略:常见药材的功效、禁忌与注意事项插图8

写在最后:

我们整理了 115 种常用中药的基础信息,并非鼓励大家自行用药。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建议有症状时先就医。日常适量使用一些温和药材,如有明显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就诊。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