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
许某某,女性,60 岁,已婚。2009 年 5 月 13 日初诊。诉吞咽困难 2 个月余。患者 2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食物困难,伴背部压抑感,配合其他检查诊为食道癌。现吞咽困难,进食梗阻感,时有进食后呕吐,呕吐物为食物及黏液,口苦口臭,纳少,大便干,2~3 日 1 行,小便调。2 月体重下降 7 公斤,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细滑。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诊断:噎膈(浊毒内蕴、湿浊中阻)。
治法:化浊解毒,清热利湿。
方药:白花蛇舌草 15 克,半枝莲 15 克,半边莲 15 克,黄药子 6 克,茵陈 15 克,黄连 15 克,黄芩 15 克,全蝎 9 克,蜈蚣 2 条,壁虎 9 克,百合 15 克,藿香 15 克,佩兰 15 克,陈皮 9 克,半夏 9 克,竹茹 9 克,当归 15 克,白芍 30 克,瓜蒌 15 克,三七粉 2 克。日 1 剂,文火煎煮 2 次,每次 40 分钟,共取汁 400 毫升,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
二诊:患者服用半月中药后,进食后呕吐黏液和食物有所好转,仍进食哽咽感,口干口苦,纳呆,大便可,1 日 1 行,舌暗红,苔黄腻,舌苔较前有所好转,脉弦细滑。中药处方调整为:白花蛇舌草 15 克,半枝莲 15 克,半边莲 15 克,黄药子 6 克,茵陈 15 克,黄连 15 克,黄芩 15 克,全蝎 9 克,蜈蚣 2 条,壁虎 9 克,藿香 15 克,内金 15 克,佩兰 15 克,半夏 9 克,麦冬 12 克,生地 12 克,当归 15 克,白芍 30 克,瓜蒌 15 克,三七粉 2 克。煎服法同前。
三诊:服药后患者进食梗阻感减轻,进软食和流食物无明显不适,进食后未出现呕吐,口干口苦减轻,乏力,仍纳呆,大便可,一日一行,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细。中药处方调整为:白花蛇舌草 15 克,半枝莲 15 克,半边莲 15 克,丹参 15 克,茵陈 15 克,黄连 15 克,全蝎 9 克,蜈蚣 2 条,藿香 15 克,佩兰 15 克,内金 15 克,半夏 9 克,麦冬 12 克,生地 12 克,当归 15 克,白芍 30 克,三七粉 2 克,黄芪 30 克。煎服法同前。
本例患者为噎膈病,浊毒内蕴,湿浊中阻。李佃贵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治疗癌症要注重患者本身的正气,以提高患者的正气来遏制肿瘤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即带瘤生存,此例食管癌患者属于标实阶段,主要是浊毒内蕴、湿浊中阻,主要以驱邪为主,采用化浊解毒、清热利湿法,同时注重维护患者的正气,驱邪的同时予以扶正,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胃脘痛
王某某,女性,71 岁,已婚。初诊:2015 年 7 月 9 日。诉间断胃脘胀痛 4 月余,加重 1 个月。患者于 4 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胀痛,未予系统治疗,后病情时有反复。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无高血压及冠心病。预防接种史不详。于 2015 年 5 月 3 日在沧州市中心医院查电子胃镜示:1.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2. 十二指肠球炎。病理结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曾自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胃康灵胶囊,无明显缓解。现胃脘胀痛,针刺感,饭后加重,无恶心呕吐,自觉后背沉重,口苦,纳差,寐可,小便可,大便一日一行,便干。舌红、苔黄,中后部黄腻,脉弦细滑。
诊断 胃脘痛(湿热中阻,肝郁气滞)。
治则:清热燥湿,疏肝行气。
方药:生石膏 30 克,海螵蛸 15 克,乌贼骨 9 克,瓦楞子 15 克,半枝莲 15 克,半边莲 15 克,板蓝根 15 克,鸡骨草 15 克,苦参 12 克,黄芩 12 克,黄连 12 克,白花蛇舌草 15 克,半夏 12 克,儿茶 10 克,生地 15 克,绞股蓝 12 克,丹皮 12 克,茵陈 15 克,砂仁 10 克,炒莱菔子 15 克,厚朴 12 克,枳实 15 克,内金 15 克,乌药 9 克。14 剂。水煎服,1 日 1 剂,文火煎煮 2 次,每次 40 分钟,共取汁 400 毫升,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
2015 年 7 月 23 日二诊:胃脘胀痛较前好转,饭后症状加重,无恶心呕吐,后背沉重感减轻,口苦减轻,下午身热,纳差,寐可,小便可,大便一日一行,质干。舌红,苔黄,中后部黄腻,脉弦细滑。调方如下:生石膏 30 克,海螵蛸 15 克,乌贼骨 9 克,瓦楞子 15 克,半枝莲 15 克,半边莲 15 克,板蓝根 15 克,鸡骨草 15 克,苦参 12 克,黄芩 12 克,黄连 12 克,白花蛇舌草 15 克,茵陈 15 克,绞股蓝 12 克,儿茶 10 克,丹皮 12 克,百合 15 克,乌药 9 克,砂仁 9 克,内金 15 克,厚朴 15 克,枳实 15 克,半夏 9 克,木香 12 克,全蝎 9 克,炒莱菔子 15 克,三七粉 2 克(冲服)。21 剂。水煎服,1 日 1 剂,文火煎煮 2 次,每次 40 分钟,共取汁 400 毫升,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
2015 年 8 月 13 日三诊:胃脘胀痛明显好转,无恶心呕吐,无明显后背沉重感,无口苦,纳增,寐可,小便可,大便一日一行,便可。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调方如下:白术 9 克,生石膏 30 克,海螵蛸 15 克,瓦楞子 15 克,厚朴 15 克,枳实 15 克,半夏 9 克,绞股蓝 9 克,百合 15 克,乌药 9 克,茯苓 15 克,炒莱菔子 15 克,当归 12 克,川芎 9 克,白芍 30 克,豆蔻 15 克,内金 15 克,茵陈 15 克,半枝莲 15 克,半边莲 15 克,黄连 12 克,藿香 15 克,瓜蒌 15 克,三七粉 2 克(冲服),半夏 9 克,全蝎 9 克,生地 12 克。21 剂。水煎服,1 日 1 剂,文火煎煮 2 次,每次 40 分钟,共取汁 400 毫升,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同时配服金明和胃胶囊,1 次 3 粒,1 日 3 次;胃舒宁胶囊,1 次 3 粒,1 日 3 次;胃康胶囊,1 次 3 粒,1 日 3 次。
2015 年 9 月 3 日四诊:时有胃脘隐痛,饭后加重,无恶心呕吐,后背无沉重感,无口苦,纳可,寐可,小便可,大便一日一行,便可。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调方如下:白术 9 克,牡蛎 20 克,半夏 9 克,生石膏 30 克,枳实 15 克,半夏 9 克,生地 12 克,绞股蓝 9 克,百合 15 克,乌药 9 克,茯苓 15 克,炒莱菔子 15 克,当归 12 克,川芎 9 克,白芍 30 克,豆蔻 15 克,内金 15 克,茵陈 15 克,黄连 12 克,藿香 15 克,瓜蒌 15 克,全蝎 9 克,三七粉 2 克(冲服)。21 剂。水煎服,1 日 1 剂,文火煎煮 2 次,每次 40 分钟,共取汁 400 毫升,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其病因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有关。中医根据本病的症状将其归入“痞满”“胃脘痛”等范畴,认为其病机多为表邪入里、食滞中阻、痰湿阻滞、七情失和、脾胃虚弱等。本患者湿热中阻,肝郁气滞,横逆犯脾,气机逆乱,升降失职,脾胃失健,水津不布,气机不利,水湿痰饮不化日久蕴热成毒,气郁湿滞,脾胃受内外之邪,故而发病。本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在其治疗过程中,以浊毒理论为依据,先后运用了清热燥湿、疏肝行气、解毒化浊等治法,采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等药物解毒抗炎。本病根据中医辨证,抓住主要病机,使毒除浊化,脾胃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