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常用偏方

6次阅读

三叉神经痛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一些简单的偏方辅助治疗,这样治疗的效果往往会更好,以下方法仅供参考,请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用:
  
    热敷疗法

1、生艾叶 150 克,生鸡蛋 1 枚,银屑适量。艾叶捣绒后加少许水入次碗内煨沸,纳入蛋清拌匀后再加银屑(或用小银器代替)搅匀,趁热裹熨患处。每次半小时,每日 2 次,连续用至疼痛消失。

2、生草乌、生白附子、天南星各 30 克,共研为细末,调匀,葱白 7 个,生姜 40 克,捣烂如泥,与药末混匀,用一层纱布包好,放入锅中隔水蒸。热熨患处,每日 2—3 次,每次 20—25 分钟。勿熨眼部,切忌口服。

鼻嗅疗法

1、细辛、胡椒或川椒各 10 克,干姜 6 克。上药全部浸于 15—30 毫升白酒中 4 小时,加入水适量置于锅内煎。煎沸时用一喇叭形纸筒,一端罩在药锅上,另一端对准患者鼻孔,让患者吸入药气。每次 10 分钟,每日 2 次。

2、鹅不食草适量,牙皂 3 克,细辛 3 克,青黛 1.5 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让患者吸入药末,不拘时嗅,连嗅数日。

3、大枣 1 枚,红矾 0.9 克。将红矾研末,放入大枣内,用镊子夹枣,放木火或蜡烛火上烤,待烤出味,即用鼻孔吸。反复烤,反复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左侧痛用左鼻孔吸,右侧痛用右鼻孔吸,吸几天后可能有口鼻发干的感觉,如不愈则停药。

4、荜茇 30 克,木鳖子 30 克,藿香 18 克,冰片 6 克。荜茇、藿香漂洗烘干(80℃),木鳖子去壳存仁,四药混合精研约 1 小时,过 180 目筛,贮瓶备用。将火柴头大小体积的药面(约 0.5 克)置于纸折中,痛侧鼻孔对准药面,将药粉吸入。首次应在痛时吸入,隔 10 分钟后再吸,以后每隔 3—4 小时 1 次,每日 4 次。

熏洗疗法

防风、羌活、川芎、当归各 12 克,白僵蚕 10 克,加水适量煎汤,去渣,熏面部,每日 2—3 次,每次 20 分钟。

熏药疗法

透骨草 30 克,细辛、川芎、白芷各 15 克,白僵蚕 1 岁 1 个。将药置沙锅内,煎沸数分钟后,取一厚纸,中间掏一小孔约手指大,覆盖锅上。熏其痛侧耳孔及疼痛部位 10—20 分钟,每日 2—3 次,每剂药可用 2—3 天,熏后避风 1 天。

涂擦疗法

川乌头、草乌头各 12 克,川椒、生半夏、生麻黄、生南星各 15 克,姜黄 30 克,共研细末,浸泡于少量酒精中,2 天后取出涂患处,疼痛发作时随时涂擦,缓解后每日 3 次。

外敷疗法

1、白芷、川芎、南星各 6 克,葱白 12 厘米。上药共研细末,用蜂蜜 15 毫升调成糊状,敷于太阳、印堂上 30 分钟。

2、生南星、白附子、五味子、川芎各 30 克,细辛、木香各 9 克,全蝎 20 个,共研细末,水调为糊状。每次用药 10 克,贴敷于太阳、百会,每日换药一次。

3、马钱子 30 克,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 15 克,共研细末,加香油、清凉油适量,调膏状。贴敷于患侧下关、太阳、颊车、扳机点,每次贴 2 次,隔日换药 1 次。切忌入口。

4、蜈蚣 1 条,地龙 10 克,蝼蛄 10 克,五倍子 10 克,生南星 15 克,生半星 10 克,白附子 10 克,木香 10 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适量用醋调成糊状,贴于患侧太阳穴上,纱布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 1 次。

5、地龙 5 条,全蝎 20 个,路路通 10 克,生南星、生半夏、白附子各 50 克,细辛 50 克。上药共研细末,加一半面粉,用酒调成饼,并摊贴于太阳穴上,敷料固定,每日换药 1 次。

梳头疗法

用木梳一把,于清晨起床后、午休后、晚睡前梳头,从前额经头顶到枕部,开始每分钟 20—30 次,以后逐渐加快速度。梳头时用力要无效、适当,以不刮破头皮为度。每次梳 5—10 分钟。本法对第 I 支即眼支效果效果好,坚持月余可使疼痛大大减轻,坚持 2—3 个月一般可以治愈。

饮食疗法

正文完
 0